免费发布需求
0/1000

企业动态 > 文章详情

邱鹰:百年大变局下的破局—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体系
  • 近期,中央高层频繁发声,其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的一篇万字长文引起经济学界的讨论。该文围绕中央高层提出的“双循环”概念从国家发展战略和发展的策略并对经济的关键领域做了深度解析。


    微信图片_20200812100417.jpg


    作为深耕于政信金融一线的企业,对于中央高层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提出这一理论,深感于国家领导人对形势的精准判断,对未来发展道路的深刻认识,从而带领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沿着我们国家既定的道路走下去,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这恰恰反映了我们的执政党的务实的执政能力和坚定信心,给人们带来信心和希望,更加明确整个国家的人民努力方向。无论世界局势如何变换,保持发展的定力是应对一切干扰因素的最好策略。在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央提出的以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总体布局是在判断当前及今后国际格局的走势,结合我国面临的国内国际的各种条件,以目标为导向,做出长远的趋利避害的布局。双循环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全面认识找到的破局方案。我们今天着重分析一下这一概念的思路。


    1

    找准中国经济发展的痛点

     

    实体经济产能体量庞大与国内外市场萎缩严重的矛盾:经过五年多的供给侧改革,去产能,一些落后产能逐渐被淘汰,转型升级后的产能基本属于技术先进、达到环保标准的产能,但是随着国内外形式的变化,中国的产能仍然属于过剩的,这些固定资产投资,要产生相当的利润才能覆盖其投资贷款利息和折旧损耗,实现资本投入产生持续的现金流。

     

    科技领域技术突破与制造能力跟不上的矛盾突出:华为实现了5G技术的突破,掌握了芯片的核心设计能力,但受制于高精度制造能力的落后和缺失,在原本已经领先的领域容易被卡脖子。虽然我们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由于核心高端基础领域技术“缺课”,想实现超越仍有难度,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仍需要技术、时间和人力的投入。

     

    消费升级与能源缺乏的矛盾:作为一个消费水平爬坡期的人口大国,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在交通、住房、环境、就学、就医等方面的需求都需要提升水平,其中汽车的消费会保持稳定的增长,并成为拉动实体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力点。那么相应的,因汽车使用量增加而对石油的需求持续增加。根据汽车行业协会的统计,2020-2025年,每年新车的销量保持在3%-5%的增幅。我国的原油产量与需求量之间的缺口一直在增加。2019年原油进口量达5亿吨,每年从国际市场购买的原油需要消耗掉的几千亿美元,仅次于进口集成电路的费用,能源的对外依赖度过高直接带来经济安全隐患。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也是需要从各方面综合解决的。



    短期内急需解决的矛盾是脱贫攻坚战与当前经济面临的短期困难,同时叠加国内消费低迷与中小企业困难局面的矛盾,造成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


    2
    认清中国发展的有利条件

     

    中国自建国以来就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用70年的时间,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迈进,形成了内循环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生产供应体系。这种条件下,满足国内市场基本需求没问题。

     

    庞大的内需市场,14亿人口中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年收入10-50万),未来15年还要将6亿低收入群体中的4亿逐渐达到中等收入群体。在国际市场大幅萎缩的情况下,启动中国潜力庞大的内需市场既是短期策略也是长期战略。

     

    充足的外汇储备体现了我们在国际上的家底,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能源以及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以及国内紧缺急需的产品等。

     

    中国经历40年改革开放,高端人才济济。原来廉价的劳动力竞争优势正在被工程师技术优势代替。随着国力的强盛,科研条件的提升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的增强,国家发展为科研人才提供更好的条件,越来越多的留学精英人才选择回国就业或拓展自己的事业。


    3
    疏通经济发展的任督二脉

     

    打通经济发展任督二脉,黄奇帆给出了三条建议的,首先是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第二是通过深化改革疏通国内大循环,第三是以更高水平开放助推国际经济大循环。这三条完整的解释了双循环的要义。在这里,黄奇帆提到政府在构建内需体系中的两个直接作用,一方面,通过政府采购形成当期消费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政府支持的公共投资来形成有效投资需求。要以建立健全政府采购政策落实机制为切入点,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对扩大内需的促进作用、引导作用;提高和优化公共投资效率及结构,更多投向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公共卫生、城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重大科技进步等公共领域,发挥公共投资对总需求的乘数作用。而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带动消费的作用,政信金融将发挥重要的杠杆作用。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其存在的本质作用,政府最大的资源在于其公信力,依托政策、法律法规的实施,以财政资金为杠杆,带动全社会社会资本的投入,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

     

    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形势的判断是我们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发生了变化,对于中国来说,未来30年的发展是在国家综合实力,尤其是国防、科技方面追赶发达国际不受制于西方国家的机遇期。当美国把中国作为战略竞争对手的时候,各种挑战肯定会越来越多,但是在总体局势可控的情况下,全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最重要的定力。做好内循环是做好自己事情的关键。从宏观层面来看,做好内循环,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事情?我们作为企业,有如下期望和建议:


    1. 大力发展新基建。以政府投资为杠杆,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到新基建的建设、运营和管理。鼓励股权多种形式的合作。 


    2. 新型城镇化是内需和投资的主要动力。未来15年要产生4亿的中等收入群体,这部分人群主要来自于进城农民。无论从带动投资和促进消费的角度,都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3. 对企业进一步减税。借鉴国际惯例,把科技类企业的税负减税到5%以内,并增加科研税收补贴。为科技类企业投入研发资金提供条件。以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的形式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


    4. 改革资本市场,为科技类企业投入研发创造更多的资本来源。在风险投资市场向西方国家学习,学习西方价值投资、长期持有的制度设计,让长期持有者有稳定的预期,减少大的波动和不可预测性。净化上市企业,对造假行为零容忍。


    5. 提升个税缴纳基数,增加居民收入,鼓励居民财产性收入和薪酬收入并行。


    6. 确保国家粮食供给安全。人口大国,饭碗一定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提升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在今年严重的洪涝情况下,恢复生产,将损失降到最低是当务之急。


    7. 增加基础科学的研究投入,提升人才待遇,创造宽松利于创新的体制内环境。鼓励民办高等科技类教育机构的开办,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8.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政府办事效率,优化营商环境。


    9. 抑制炒房,高房价会掏空国民储蓄,削弱消费能力,损害实体经济。对刚需类对购房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保护居民购房的积极性,为农村人口进程购房提供便利。

    (本文作者为中国政信研究院高级顾问邱鹰,作者授权“政信产业联盟”网站全文发布。)


    政信云二维码.jpg


    版权所有 © 政信云平台  京ICP备1806351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037号
    全国服务热线:400-900-3922(工作时间:9:00-17:00)
    确认入驻